20年前,柴文广大学毕业踏入华北测控的大门,像一颗种子扎根在了毛乌素沙漠,从学技术到带队伍再到懂管理,从操作员到队长再到项目部经理,在广阔大漠稳步成长,最终硕果盈枝。
练就“宽肩膀”
(资料图)
2002年年底,在射孔队做操作员的柴文广被项目部经理叫到了办公室:“小柴,现在正是鄂北大开发时期,你的射孔技术进步很快,但是将来的区块综合测井是大头啊。”还没等经理话说完,柴文广当场就接过话来:“我想学,我要学!”就这样,他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先后掌握了射孔、裸眼测井、吸水剖面、产出剖面、套损检测、爆炸松扣、水平井测井、桥塞泵送射孔等全套测井工艺,为甲方寻油找气积蓄了力量。
2015年,在杭锦旗的J58P13H井施工中,甲方要在水平段取全补偿密度和微球资料,密度和微球均为带腿仪器,特别是密度还带有放射源,一旦出现失误,那将给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柴文广顶住各方压力,带领他的精兵强将认真研究仪器组合、内部结构,仪器说明书翻了一遍又一遍,仪器拆了装,装完了拆。最终,确定在仪器组合中使用姿态保持器和密度保护套,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密度仪器在钻输下放过程中探头损坏放射源落井的风险,实现了钻输仪器大满贯,一趟取全所有测井曲线。这项技术一直沿用至今,钻输密度微球达400井次。
勇挑“千斤担”
柴文广工作的这二十年,也是项目部成长的二十年,作为一个经历了三次重大重组改革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建设者,他的内心感慨万分。2022年,华北油气分公司先后部署了三口集团公司示范井,柴文广准备在这几口井上大显身手。通过前期的调研和摸索,他提出“整体运行+单井节点结合”的一体化运行方案,将生产运行做到无缝衔接。通过“三图一表”、“333”工作法动态控制轨迹、“一小时保障圈”等特色服务,实现了“地质甜点”和“工程甜点”的双目标,为打造示范精品井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探索实践出一套适用于鄂尔多斯工区一体化运行模式积累了成功经验。
为了更好地拓市创效,老柴当起了“营销员”,一个文件包、一个杯子、一张嘴是他去甲方拜访的必备三件套,了解甲方需求,抓住勘探开发动向,向甲方推荐工艺技术,成了他的必修课。有一天,他听说华北分公司产能建设及后期需求有变化,回到项目部后白天忙工作,晚上收集整理一手的鄂尔多斯新井部署资料,他积极主动和班子成员研究市场变化,分析东胜油气田开发形势,他和团队发现泵送射孔具备非常大的创效潜力,说干就干,他马上寻求多方支持,探索出了与华北井下“强强联合”的竞标模式,找到了创收新支点。
敢上“十八盘”
超越自己是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历练,像过泰山极顶的十八盘路段一样,在重大重组改革面前,柴文广说最难办的就是人员的融合。
2022年,鄂尔多斯工区测录定项目部实施整合,在推进过程中,将原3个项目部整合成1个项目部,将同质岗位合并显化人员向创效岗位流动,充实一线。
去年8月,鄂尔多斯项目部“三定”工作开始,由于测录定专业一体化融合办公,各专业原富余管理人员需要压减并调岗至基层队,原来在项目部管理岗上工作的人,开始有了一些抵触心理和顾虑,担心年龄较大,由野外二线调整到一线会不适应。以柴文广为核心的班子成员,随即成立了临时心理工作疏导组,通过一人一事政治工作,为大家详细宣贯、解读公司“三定”政策和整体思路,明确转岗人员后续将会享有的激励性措施,实打实地从职工角度考虑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一年时间,专业间流动的“壁垒”被打破,人才流动的“内循环”建立,项目部逐渐由乱向稳,由稳向和。伴随着一体化项目部的建成,鄂尔多斯项目部创下施工周期短、水平段长、井深最深、井温最高、高含硫水平井生产测井等25项新纪录,获甲方表扬信28封。
(张丽)